灵武智慧牧业很“哇塞”!

犊牛岛的小牛居住条件很赞。


【资料图】

奶牛脚踩细软的黄沙悠闲散步。

智能化挤奶台。

灵武市养殖园区位于该市南部的丘陵地带。几十年前,这里大多是连绵不绝的沙丘,而今却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蜿蜒起伏的柏油路两边,星星点点散落在草原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悠闲地舞动着巨大的叶片。车辆行驶了三四十分钟,草原上看不见一只牛羊,只有风声飒飒。

听说养殖园区有几十家牧场,这里却风吹草低不见牛羊。牛羊都去哪儿了?随行的灵武市农牧局工作人员笑了:“全区封山禁牧20年才有了现在的景象,如今牛羊都住进‘宾馆’‘别墅’啦!”

话音未落,车辆转弯上了一道梁,就看见不少排列整齐的人字顶建筑群,“那里就有很多‘牛宾馆’‘羊别墅’”。

“牛宾馆”真牛气

科技嵌入“智慧牧场”,奶牛住进“宾馆”

位于灵武市马家滩镇西三村的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场区内,场部办公大楼东侧,18座人字形屋顶的牛舍高大宽阔。其中,长达504米的牛舍有8座,300米长的新建牛舍有4座。

牛舍之间,高大的立柱顶着单面坡的太阳能光伏板,地上铺着细软的黄沙。这是牧光互补设施,每年能节省30余万元电费,还能为运动场遮荫让牛纳凉。

东边远处是6座(每座200米长)断奶棚,断奶棚南侧是刚出生的小牛犊居住的犊牛岛,一字排开一体成型、通风凉爽的小单间,有1500多个。

办公大楼内西侧是两座巨大的自动化挤奶台,单台一次可容纳80头奶牛同时挤奶。大楼外西边不远处,矗立着圆柱形饲料加工系统,这是智能化TMR精准饲配中心,每天可生产约600吨、可供2万头牛食用的精配饲料。

吃得科学住得舒服,奶牛“51”生活惬意

走近牛栏,一头荷斯坦奶牛热情地迎了上来,伸出长长的舌头要舔来客。它耳朵上的黄色标签编号为“223451”,这是它的“身份证”,一出生就有了,就叫它“51”吧!

从公司软件平台、管理员的手机上,能看到每头牛每天的生活情况。“51”住在塞上牧源牧场的“牛宾馆”里,生活很惬意,它的“理想”是成为产奶百吨的明星牛。

每天凌晨5点,“51”离开舒适的牛床,开始了一天的“牛生”。“吊吊嗓子”,和同伴“闲聊”几句。每个大型牛舍内,都有4个自动感应“牛体刷”。“51”晨起想蹭痒痒了,只要身体触碰到旋转刷,“全身按摩”服务就会立即安排。它一会儿挪挪位置,变换一下角度,仔细擦拭掉黏在身上的东西和寄生虫,保持皮肤和毛发干燥健康,加速血液循环。“按摩”得开心了,“51”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心情好,产奶量会飙升。

早晨6点多,“51”和其他奶牛排队进入挤奶车间,依次走上挤奶台的限位栏。这个博美特挤奶台,一次可供80头奶牛同时挤奶,挤8分钟转一圈。在这8分钟里,“51”先享受乳头自动化清洗服务,接着自动挤奶器开始挤奶,挤奶器力道适度,挤过三巡便自动脱杯。“51”一次的奶量超过了10公斤,而到晚上休息前要再上两次挤奶台,日产奶量有望达到40公斤。走下挤奶台,“51”产的奶质量、清洗的次数和电导率检测数据已显示在不远处的屏幕上了。

采奶后,服务人员给“51”做了3项体检,一是检查它有没有疫病,二是做B超看它有没有怀孕,三是检查饮食消化和吸收情况。一切工作完成后,“51”迈着轻松愉悦的步伐和同伴回到“牛宾馆”,这是它最高兴的时刻。

“黄金奶源地”是这儿的招牌,饲养员服务特别周到贴心。刚下挤奶台,“51”远远地看见饲养员开着饲喂车,将科学的营养配方饲料送到饲喂道,让挤完奶的奶牛们第一时间就能吃上精美的早餐。

“51”的饮食讲究营养均衡。在这里,它吃的饲料采用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设计满足生产要求的日粮配方,用工艺先进的特制搅拌机搅拌、切割、揉搓、混合。“51”吃的每一口饲料都富含科学配比的营养元素。

除正常饲料外,“51”散步时也会和同伴舔食挂在栏杆上的“点心”——营养盐砖,这样才能确保及时补充微量元素。据悉,这里的奶牛,每头每天的伙食标准在90元左右。

冲凉降温舒爽度夏,休闲环境同样“哇塞”

吃饱喝足后,“51”不愿总卧着,它喜欢到外面活动活动筋骨、消消食。

虽已立秋,可秋老虎还是让“51”感觉有些燥热难耐。奶牛运动场中间架起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51”和同伴踩着细软的黄沙,在高高的光伏发电板下散步乘凉。

“51”和它的伙伴都是荷斯坦奶牛,耐寒却不耐高温,炎炎夏季是它们最难熬的季节,想睡个安稳觉不容易,但在“牛宾馆”里都不是事儿。这里配备了电风扇和喷淋系统,只要自动检测系统检测到温度超过20摄氏度,电风扇便会自动打开;超过25摄氏度,喷淋系统感触到牛体后,会自动喷淋。冲完凉,“51”就回到牛床上午休了。

都说“牛脾气”不好惹,确实如此,如果奶牛心情不好,直接影响产奶量。“51”和伙伴们每天早上6点、下午2点、晚上10点挤奶3次,体检、吃料、散步、吃料、休息,如此循环,从产奶量看,它们的心情都不错。

虽然没有大草原的天高地阔,可“51”居住的“牛宾馆”已经非常智能化且舒适。“牧场还通过运营管理系统和电子科技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监控生产各个环节,实时掌握奶牛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和健康状况分析,实现精准化投喂、精细化管理,为牧场运作保驾护航。”公司负责人王震说。

从一个细胞到一头牛, 灵武奶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看过“51”的生活后,我们来到犊牛岛。一座座定制化的小单间里,住着800余头还未断奶的小牛犊。“犊牛岛共有1500多个标准化的定制小房间,专门为刚出生的牛犊准备。现在是牛犊出生平峰期,每年二三月份生产高峰期时,这里就是一个超级‘托儿所’。”王震介绍。

在犊牛岛的另一端,趴着一头近两个月大的牛犊,看起来闷闷不乐的。

“它是这里的第四头克隆牛,今年1月份出生的三头克隆牛已经进入大群饲养,这一头正在断奶期,心情不太好,所以不愿见人。”王震说。

灵武市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气候适宜、空气纯净,当地非常注重用科技力量推动奶牛产业发展。从年产奶量大于14吨的OPU-IVF牛,到终生产奶量超过100吨的超高产克隆牛,打开了中国奶产业振兴的新局面。

近年来,灵武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合作,开展了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实践,截至目前,万多头奶牛在塞上牧源牧场过着悠闲的生活,体型和健康状况均良好。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将进一步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构建超高产奶牛核心群,通过OPU-IVP和单精子注射技术批量生产超高产奶牛,以此为基础,将干细胞技术与基因组检测技术结合,破解传统育种的瓶颈,实施实验室育种(平皿育种),最终让核心种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记者 邹炜新 龚建崇 黄英 文/图)

宁夏纪检委监察委|宁夏政府网|宁夏新闻网|宁夏党建网|机关党建网|宁夏党校网|宁夏社科界|宁夏文明网|宁夏人大网|宁夏法院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国际网|中国网|求是理论网|国际在线|中国经济网|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