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瓦格纳兵变的战术分析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最近在俄罗斯发生的瓦格纳一日兵变给全世界看了一次大乐子,虽然这次兵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从军事行动角度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作为俄罗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部队,瓦格纳集团的军事行动还是有一些可供分析的特点,并且对于未来的高机动轮式部队建设或许也有所启发。


(资料图片)

让我们先概述一下兵变行动的大致情况。

瓦格纳集团的兵力在其最盛时期据称有超过5万之众,在巴赫穆特残酷消耗的同时,但正如我们之前讲瓦格纳自己拍摄的电影《地狱尖兵》那期视频里说的,在从监狱犯人中征召的“惩戒营”士兵已经轮换一次之后,因为瓦格纳塑造了自己“能战、敢战”的形象,大批年轻人受到感染,加上瓦格纳的薪金待遇也高于俄罗斯军队,因此有大批年轻民族主义者也报名参加瓦格纳,实际囚犯士兵的比例已经大大降低。

因此在整个巴赫穆特作战期间,补充的兵员基本填补了高昂的战斗损失,实际上其总兵力依然保持了5万人左右的规模,不过其中的作战部队总共编成25个支队,总人数约3万,其余的一万多人大多数是在训练营中的新兵。

但是目前在瓦格纳部队里人数占大多数的是怀着民族主义情绪参加瓦格纳的士兵。这些人参加瓦格纳,看重的是三点,第一,为俄罗斯母亲而战的政治号召力,第二,瓦格纳集团相比正规俄军淡薄的官僚主义气氛,第三,瓦格纳集团较高的薪金和对伤亡士兵的抚恤保障。

而如果让这些士兵参加政变,那么这三点显然都不能构成动机。而这次兵变的行动过于明显,即使用欺骗的手段,你也没法让这些士兵相信,向莫斯科进军是在为俄罗斯母亲而战。

因此瓦格纳集团的主力部队实际上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跟着普里戈津参加兵变行动。所以他大约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抽调了愿意参加行动的人员,秘密集结了约两个支队。这两个支队的大部分士兵是在瓦格纳集团加入俄乌前线之前就已经跟着普里戈津打天下的一批人。

这批士兵的来源大多是俄军退伍士兵,在当时相对和平的环境下,他们主要是冲着优厚的薪水而来,而在非洲、中东地区的多年的军事行动中,他们中大部分也已经充分融入了瓦格纳本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对于瓦格纳小集团的忠诚度已经高于了对俄罗斯国家的忠诚。

这种情况说起来有人会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因为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现代国家,至少一个主要大国,其军事力量好歹应该实现统一,那种战斗力堪比正规军,政治上还可能威胁到本国政府的“骑士团”似乎应该已经进入历史了。但是,看看一下西班牙非洲军团在20世纪30年代干了什么,以及法国外籍军团20世纪下半页的光辉事迹,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现代,这样的军事组织依然是有生存空间的,尤其是在国家力量衰弱,光靠政府的财力物力与它的军事需求已经无法匹配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

从目前已经公开各种信息综合分析,此次听从普里戈津命令参加兵变的部队总计约2000多人,临时编成了两个支队。大约相当于瓦格纳集团总兵力的二十分之一。

行动中,这两个支队也是兵分两路,其中一个支队前往俄军南部军区总部所在的罗斯托夫。

网上有很多人大谈普里戈津控制了罗斯托夫,实际上就凭他一个支队千把人的兵力,是根本做不到控制罗斯托夫的。所以这些部队基本只是在南部军区司令部这里进行示威,普里戈津也在这里,所以后面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飞到罗斯托夫才能和普里戈津展开面谈。

而真正向莫斯科千里狂飙的,是另外的一个支队,由瓦格纳集团的军事指挥官乌特金率领。

这支部队的行动就挺有意思的了。

网上对于它手中的装备数量和人数的说法有多个版本,所以我们说的可能不一定准确,但大致可以说,它包括,若干部“箭-10”、“铠甲S1"防空系统,不到10辆坦克,一辆BM-21“冰雹”火箭炮,此外还有数十辆BTR系列步兵输送车,卡车,以及百余辆其他轻型车辆。

这样的一个编队,还分成了四路,沿着不同路线向莫斯科开进,每个分队之间间隔两小时出发。

这样的一个安排可以看出,瓦格纳这次兵变的规模不大,目标也有限,因为仅凭1000多人要想控制莫斯科各个要害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就算是俄军沿途毫无阻拦,让他们开到阿尔巴特大街,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控制国防部大楼。所以很可能他们如果真的如愿抵达阿尔巴特大街,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和在罗斯托夫一样,在国防部附近搞武装示威,向俄军和普京施加压力。

尽管如此,但这次行动从战术上来说也是精心策划,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首先来说,这个车队编组,对于普里戈津来说,行动的成败关键在于出人意料,前往莫斯科的部队要尽可能快的靠近莫斯科,但是由于这次兵变的主要任务是向阿尔巴特和克里姆林宫施加压力,那么把坦克拉到莫斯科就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它必须得有几辆坦克,至于履带式步兵战车就不需要了。

我们现在知道,俄军在兵变后也快速向莫斯科调兵,其中塔曼师和近坦四师的T-90M坦克就直接从俄乌前线履带行军往莫斯科赶。履带行军的速度固然是没有瓦格纳直接用拖车带着坦克跑得快,而且毫无疑问沿途也会有一些坦克抛锚,但这也是紧急时刻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说个题外话,从靠近哈尔科夫的卢甘斯克前线,履带行军直接开回莫斯科,这事儿吧,让我不由产生了既视感,1940年,科京开着T-34从哈尔科夫一路履带行军到莫斯科接受斯大林视察,没想到这次历史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重演的。

普里戈津显然不能这么干,毕竟他总共就这点坦克,抛锚一辆那气势岂不就弱了一分嘛。而且速度也不够快了,再加上行动的基本前提就是突然性,让普京猝不及防,所以就直接冒险,把所有履带式重型装备,包括坦克和防空系统,全部装在平板拖车上,向莫斯科快速开进。

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哪怕有人用步枪向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坦克拖车开火,都有可能直接让车倾覆,并且导致整个车队无法行动。

但普里戈津的冒险基本上来说,是取得了成功的。这支车队向莫斯科开进了700公里,已经超越了当年古德里安的坦克抵近莫斯科的记录,几乎就要开进莫斯科了。当然如果他们继续开进,就会遇到紧急动员起来的国民近卫军部队的防线了,尽管国民近卫军也没什么像样的重型武器,但仅凭一千多人,不到10辆坦克,一门122火箭炮,那你要突破还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此普里戈津的行动应该说,任务目的已经达到了,它没有必要去做绝对做不到的事情,把一支千把人的部队如入无人之境的开了700公里,到接近莫斯科的地方最后接受斡旋,保住了普里戈津个人的性命乃至是一部分的利益,这已经是成功了。

另一个战术层面上说比较成功的点在于针对行动中的主要弱点做了准备。首先是小群多路开进,就1000多人的车队,还分了四路行进。这样既避免了因为破坏道路使得部队停止行进,让防御方只能在十分靠近莫斯科的地方展开拦截,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被一次小规模的空袭就造成车队巨大的损失行动被迫停止。

其次是在这么一个小规模的车队里,还带了大量的野战防空系统,让“铠甲S1”在平板车上开机,使得车队的主体都处于防空掩护之下。

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俄军也只能用直升机来对行进的车队进行监视。而防空系统将可以驱离这些直升机,让俄军无法掌握兵变部队的准确动向,使得他们更加被动。

当然成也防空,败也防空,在行进过程中兵变部队突然对直升机开火,击落多架直升机,乃至一架安-22电子侦察机,这就使得兵变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次开火事实上排除了不经战斗让车队开进到莫斯科市内的可能,也促使了普京做出“使用果断手段平定叛乱”的命令。

普京的这个定性对于普里戈津下一步的行动实际上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击落米-8直升机后,俄军卡-52也随即向车队开了火,双方实际上发生了交火,那么接下来如果普里戈津的兵变部队已经不可能如同在罗斯托夫那样和俄军部队进行“和平对峙”了。

因此这个开火事件,实际上可以说是兵变的关键时刻,双方一旦互相开火之后,普里戈津的“武装上访”就不可能按照他最初的想法那样和平结束了。事情一下子变得严重了,普里戈津已经不可能再被俄罗斯政治军事体系接纳为“自己人”了。

事实上也正是在这之后,卢卡申科的斡旋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普里戈津被迫要接受条件了。

但从战术角度来说,瓦格纳用防空系统掩护车队快速开进的策略是成功的,这保证了车队在开进过程中的安全。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可以从中得到的一些启发。

当然了这里说的启发肯定不是说论证什么样的部队适合执行兵变,而是对于未来需要进行快速反应的轻型轮式部队的建设方面的一些启示。

首先就是随着现代高速公路的普及,主要国家的国内交通情况基本都能够做到让轮式化部队沿着高速公路推进到国内任意要地,因此利用轮式部队进行长距离战役机动,甚至直取对手首脑机关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实际的行动方式。

其次,轮式部队必须具备全般作战能力,俄罗斯军队现在并没有一支这样的部队,瓦格纳使用平板拖车拉坦克和防空系统的做法只能说是应急,这种应急的做法带有很大局限性。哪怕对手只有轻武器都可以阻挡这样的行进。

而且使用平板拖车拉坦克行动也带来了行进过程中坦克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拖车并展开战斗,所以这是无法在敌占区内使用的战术。美国现在的M10“布克”轻型坦克是这方面一个很不成功的例子,它的底盘是脱胎于通用动力公司的“狮鹫”底盘,而这个底盘又是从西班牙“达多”步兵战车基础上发展而来,该车的最大公路速度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600公里。对于一支主要以轻型轮式车辆为主,设计要用来长距离快速穿插的部队当中,配属了一个这样的履带式轻型坦克,它的行动速度依然是跟不上轮式部队的,这种矛盾未来会很难解决,也限制了美国陆军IBCT的快速开进机动能力。

同样,之所以要采取用平板车拖曳铠甲S1系统,也是因为铠甲S1系统的运载车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行进间作战能力,它的发电能力,冷却能力,探测能力都是为固定部署设计的,所以这次实际上是将它在平板拖车上展开,然后用拖车拖着走的方式实现一定的行进间作战,这种能力也只能说是应急。

未来轮式部队的防空系统一定要具备行进间作战能力,为部队行进全程提供防空掩护。

第三,轻型高机动车辆能够携带少量部队进行长距离机动,目前美国正在改组其步兵战斗旅,主要就是使用轻型轮式底盘取代“悍马”,这些车辆也能够实现长距离机动。但是这样的方式运载能力差,客观上导致车队里车辆太多,这次瓦格纳部队使用大量的皮卡运载人员进行机动,客观上导致车队过长,其小群多路行动中的每一个小群从车辆数量上来看都不少,但从人数上来看都不具备单独遂行作战的能力,必须在目标地区附近找一个地点进行集结,而此时它就失去了快速机动和隐蔽行动的特点,成为了空袭的最佳目标,我们从卢卡申科透露的与普里戈津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这也是普里戈津非常担忧的问题。

从这一点上来看,未来的轮式高机动部队需要具备的特点。

首先是需要一种轮式的突击车辆,使得主力的突击车辆,或者说轮式坦克,与部队里其他车辆具备相同的快速长距离机动能力,到目前为止履带式车辆尚不具备实现这个性能的可能性。

那么在我军未来两种需要进行快速反应应急作战的旅当中,中型旅在这方面问题不大,已经装备了11式突击炮。新一代8轮底盘和相应的突击炮也已经在测试当中,这种装备作为轮式坦克各方面看都没什么问题,当然防护力上由于我军相对设计比较保守,不是很强,不过通过外挂附加装甲应该也可以达到较好的程度,起码能满足抵御战场上常见的机关炮弹药的程度。

而对于轻高机旅来说,目前突击车辆这一块还是缺门,或许可以考虑在装甲猛士输送车基础上开发安装3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的突击型车辆来填补这个空白。

防空系统方面,中型旅也已经达到了现有条件下的最优解,弹药廉价,火力凶猛的625高炮已经装备部队,这种车辆完全可以实现在开进中掩护己方部队的任务。此外还有轮式底盘的红旗-17防空导弹,未来红旗-17系统可能还会配备更加先进的防空导弹,使得其作战效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无人机这类目标的防空系统,不过珠海航展上也已经展示了类似的装备,未来就看我军会不会大量采购了。

轻高机旅目前防空主要还是靠便携式防空导弹,行进间作战的能力差一些,未来肯定需要研制更加适合的系统。

炮兵方面,不论是轻高机旅还是中型旅都非常强大,即使是轻高机旅也配备了“猛士”底盘的122毫米火箭炮、两种型号的122毫米轻型车载榴弹炮,还有高机动底盘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具备了全般火力支援能力,这一点是比全世界所有类似部队都要先进的地方。

至于步兵输送车,轻高机旅的“猛士”装甲型的运载能力、机动性和载员舒适性也比全世界现役同类车辆都要好,可以确保以较少的输送车携带足够步兵,远比乘坐皮卡车之类的车辆要更适合实施小群多路战术,不会出现几百辆车才能拉千把号人的尴尬情况。

在一天内能够开进超过1000公里,并且机动中能够随时投入作战,并且具备不亚于同等规模常规部队的火力和综合作战能力,这样的一种部队编制是非常实用的。对于我军来说,中型旅和轻高机旅都是能够实施全域快速反应,乃至在一些友好国家发生紧急情况时,也有能力履行国际义务。

如果俄罗斯手头拥有类似我军轻高机或者中型旅的部队,那么普里戈津大概也就不敢闹兵变了,因为可能用于平叛的部队无论火力机动性还是行动灵活性都要超过他的平板车拖坦克。

甚至可以说,如果俄军有这样的部队,那俄乌刚开战的时候,58集团军在南线平均每天行进一百公里的速度就不算什么了,可能都不需要空降兵突袭基辅,直接用一支轮式部队直接从普里皮亚季杀进去,在开战第一天击溃第四快反旅,占领基辅都是有可能的。

但问题这不是俄罗斯的“回旋镖”大八轮还是只能在阅兵式上拿出来那几辆嘛,这不是连“虎”式越野车的生产都折腾不利索嘛。军事改革这事儿,对于俄罗斯现在来说,只能是先长远规划了,那还能怎么办呢?凉拌。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