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谢谢阿姨,谢谢妈妈就行”——这支核酸采集队伍很暖心

  “张嘴,啊!”“好,下一个!”疫情防控期间,核酸采集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必须。穿梭于大街小巷,寒来暑往,坚持为大家进行核酸采集的“大白”成为一道新风景。

  日前,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的服务,有利于早期发现感染者,提高检测预警的灵敏度,早期发现并及时控制疫情。

  这无疑对核酸采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大白”们来说,来自亲人的支持也格外重要。

  “不用谢谢阿姨,谢谢妈妈就行”

  5月9日,与往常一样,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西三病房护士刘继琳接到了外派采集核酸的任务。但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外派的地点离家很近。想到可能会与孩子“偶遇”,刘继琳心里充满了期待。

  一个、两个、三个……一上午,刘继琳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采集了几百个样本,仍没见到孩子的影子。正想着,远远地,孩子蹦蹦跳跳跑了过来。

  迅速取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弃去尾部手接触部位,将咽拭子标本放置于采样管,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谢谢阿姨!”小家伙笑着鞠了一躬。

  “今天不用谢谢阿姨,谢谢妈妈就行!”刘继琳回忆说,当时孩子一愣,几秒钟后才回过神来,脆生生地喊了一句妈妈。

  6岁的女儿从没见过妈妈穿防护服的样子,也因此没有认出来,但得知是自己妈妈后,特别自豪,拽着爸爸的手不肯离开。

  说起这次相遇,刘继琳很开心,“好不容易把我分配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采核酸,我就跟孩子她爸商量着带她来我的点位采,但没有提前告诉闺女,算是给她一个小小的‘惊喜’,也想让她看到妈妈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以你为豪,传递给孩子满满正能量的同时,也让刘继琳的心里暖暖的。

  “谢谢爸妈来看我”

  “让我来!”作为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一名年轻的护士,于夏岚总是喜欢说这几个字。她说,自己单身,没有家庭负担,加班熬夜的活儿可以多干干。

  护士节这天,于夏岚被外派到朝阳区八里庄街道进行核酸采集。由于离家近,于夏岚早早就来到采集点,整理好清单物资后,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开始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排队居民逐渐增多,于夏岚的额头慢慢渗出汗水。

  “小岚!”一声熟悉的呼唤让她猛地抬头,没想到的是爸妈来了。原来,爸妈在于夏岚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来到核酸采集点,想看看孩子平时工作的样子。

  熟悉的流程,熟悉的父母,在一个不熟悉的场合,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见证了于夏岚的成长。

  感动之余,于夏岚说,能亲手为爸妈采核酸是一个难得的体验,“让爸妈亲自看到我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让他们放心,我很自豪!”

  核酸样本检测 双手磨出水泡硬茧

  标本转运、标本签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审核上传……

  核酸采集完毕后,新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核酸检测实验室,每一份标本都需要进行专业处理,要求精准,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凝结着检测人的心血和汗水。

  其中,最熬人的是两次手工加样:一次是核酸提取加样200-300微升,一次是核酸扩增加样6-8微升,确保将样本加到直径约5毫米的目标孔里,每个小孔就是一个核酸检测结果,关系重大。

  检验者们必须身穿防护服,在“全副武装”的负压状态下进入负压实验室,伴随着身边多台机器不断地运转散热,在有限的操作空间里,精细操作。

  在关键时期,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工作人员启动了应急流程。科室人员全体动员,加速推进4个核酸实验室的标本检测工作。

  为了保证手工操作准确无误,这些队员们甚至都不敢眨眼,心中默念“1、2、3”,就怕一晃神把眼前矩阵蜂巢一样密密麻麻的样品孔对错了位。在核酸标本高峰期,连续8小时的工作是常态。渐渐的,很多队员的手心磨出水泡,手指磨出硬茧,拇指出现痉挛,手腕酸胀疼痛,肩膀也累得抬不起来。

  这是对每个检验人精神和体力的考验。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24小时各个班次不停歇,近两日的日均标本的检测量达9000余份,全部操作零差错。

  在厚重的防护服里,他们可能是别人家的父母,也可能是父母保护下的孩子,但是化身“大白”,那份责任和使命就变得与生俱来,核酸检测工作虽然繁琐重复,但意义重大,坚守在一线岗位上,他们为人民健康奋战一线、保驾护航!(北京积水潭医院靳晓方、于淼、李静、程翔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苏亦瑜】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